机遇并非偶然,在12000字里看见机遇的

未来几年,新创企业的经营项目,即使在会员增长上态势明显,也很难获得扩大发展所需的资金筹备——接下来的大趋势就是这样。

在细数机遇之前,很抱歉先泼了桶冷水,因为资金紧缩已成为事实,正视这个问题而进行各方面的调整,才是正经事。

首先,这意味着:

补贴式的粗旷扩张,近几年很难再出现,更多的是算计;推广拉新的支出也将会缩窄,宣传渠道的马太效应明显;消费倾向务实,产品溢价机率降低,卖弄情怀很难管用;向具有品牌忠诚度的消费者(也可以称作粉丝)不断刺激消费频率;经营者更重视数据,仿佛是为了替决策安上一道保险;天使、A、B…D轮融资机会缩窄,战略型投资增加。有机会冒出头的企业,在壮大中就会被收编。

尤其是在消费遇冷的年代,粉丝数或是品牌忠诚度累积不足的企业,等到下一回消费热潮来临前,都会很难熬。

但,这样很被动。

一件事、每个时代,总有好坏两面。以往遍地是机会,粗旷式发展才是硬道理,现在适合静下来,聊聊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整理一下“机遇”的关键要素。

什么是机遇?即是关键点的掌握。

但是我一直觉得“点”这个字很误导人,好像暗示你只要找到一个点,就能撬动地球似的。这叫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酒尚余温,入口不识乾坤。

不是不能去找这个点,但它几乎是一种“恩赐”。

比如,你进了机场海关闸口,想抽支烟但身上没有,而整个机场里就只有一家卖烟的。

通常这种情况你会发现,店员的脸都很臭,涨价30%都得买。

装修就是几个柜子,陈列就是把东西摆上去而已,经营策略不需要,盈利方式相当简单粗暴。

最受罪的是员工和消费者,老板能不能赚到钱不好说,至少能获得溜须拍马的乐趣。

只是,谁都不能拿房东怎么样。

你的生意有这样的优势条件吗?如果没有,从这个方向开始探讨,会蛮有意思的。

机遇的要素,其实有一些共性:

一、地理优势通常发生在服务的“密集度不足”

过基础服务,或者说刚需,所带来的人潮能与其他消费进行捆绑。

如充电桩。像在上海,买辆新能源汽车,牌照免费送,想申请充电桩,嗯…总之,充电桩密度不足。

多人开车路径都是两点一线,一般会在几个固定站点进行充电,平均充一次电30分钟。

以建设一个具规模的充电站,能自带流量的给周边带来收益提升,坪效会比其他地方更高一些,像是便利店、餐饮、理发厅、面包店等小商铺都能因此受益。

而很多充电站的周边没有整体的商圈规划,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汰弱留强之后,才会逐步形成消费生态圈。

提前看懂这个现象,就算是找到机遇了。

比如到美国或日本的Costco卖场,购物前可以顺便换轮胎和洗车服务;商业地产也一样,可以提供充电站、洗车、换胎的服务,进而带动消费提升。

车主在充电期间有点被半胁迫的,必须到商场里走走逛逛(但他觉得是顺便来逛逛)进而带动了整体收益。

又比如市中心停车位难找(或贵),所以应酬约会的时候,自然先选择“吃饭可以抵停车费”的商场,这些都是属于地理优势的概念。

总之,因为生活所需的服务密度不足而捆绑消费,让消费者“必须”依赖你——这是一种机遇的创造。

二、人潮聚集都具有“非来不可”的特征

非来不可的因素不同,带来的族群不同,产生的效益也不同。

比如火车站、机场、加油站、高中小学旁边、物业管理处、地铁出入口、办公楼中庭、允许临时停车的免费路段、办理出入境证件、幼儿园辅导班集中地区等。

这些区域都会自带流量,甚至比电商更具优势,经营坪效也会比其他地方高出许多。

比如在小学旁边,文具和玩具的销售就会比其他地区好;允许临时停车的免费路段,小餐馆和便利店的生意就会比其他地区好。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有个好地点,也要与人群配套相对应的需求——这才是创造机遇的关键要素。

无论为了闲聊消磨时间,还是下载最新影片,或是迷恋一家餐馆的味道。人们会因为一些“非来不可”的因素,而形成人潮,这就为你带来了增加收益的可能。

比如,你为一碗5块钱的阳春白雪汤面的口感深深着迷,天天过来吃,忽然有一天兴起念头,点了一块猪排,要付8块钱。

就算只是一家小面店,也需要掌握配套的概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非来不可”就是在你想要达到目的之前,必须采用某些“必备流程”的服务。比如上网买东西要透过物流、吃饭要透过外卖。

类似必备流程特征的还有:中介、招聘、留学升学咨询、认证申办、代购或代理、客服中心、物业管理等。

没有他们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很多商业运作根本就运转不了,而且会事倍功半,这就是“必备流程”的概念。

现代社会比较智能了,所以会在面上建立一种机制,如果你有需求,不通关不行,要通关就得给钱,在古时候叫梁山好汉。

医院不做CT不给看病、租房不透过中介抬价就找不到房、各种办证叫创收。我只是瞎举例子(公开内容顶多点到即止,请见谅)。

正常玩法就是快递加急就加钱、认证加快就加钱、保证受理就加钱…诸如此类的方式增加收益。当然也有像打车那样,透过不知名算法偷偷加钱的。

提供“必备流程”的服务方,除了主要业务,除了可以提供对应的信息或产品,还可以提供更快、更有保障或是更有精准的后续服务。

比如,培训课程可以对应招聘;招聘也可以对应培训课程。两者是相互配套的。

关键在于提供什么相对应的需求,让人潮“顺理成章”的消费,或带动其他收入。

通常,必备流程的服务都具有固定客群的特征,比如进行产检的妇女更适合提供奶粉渠道、进行留学咨询的更适合保险渠道。

这样精准的客群,产生的衍生收益比起其他渠道来得更精准、便捷,转换效果也来得更高。

再举个比较正常的例子,比如在加油站,面对“有车一族”的精准人群,除了为顾客加油,你要“顺便”卖水,还是卖广告?这是接下来值得聊的事。

你不一定要从消费者身上赚取衍生收益,而是从产业圈里的相关行业赚取收益。

比如加油站,可以收取汽车品牌的广告费,或是汽车贷款公司的广告费。比如顺丰快递卖粽子很厉害,因为它服务的是付的起较高运费的企业。

阿里投资成立菜鸟物流、美团跨界做打车,不是因为钱多的没地方花,而是你的交易信息,被更有效的运用了,支付宝也是同样的道理。

透过消费数据分析、客群分析,提供连锁企业进行选址,就像中介。在业内我们叫GIS选址系统,甚至能告诉你在哪个位置适合做麻辣烫。

类似机遇还有很多,比如点餐排队、POS机、屏幕选单、手机预约、各类二手交易、兼职派遣、租车…等,具有“必备流程”的服务就能创造衍生收益。

总之,关键的共同点是透过“货物流通和信息流通”的将客群集中化。

三、越是“不起眼”的生活小事,越能产生更多经济价值

还有一条路径。

改变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并不是改变一个人的看法,而是提升便利性。

只要你能“立刻”帮消费者解决当下问题,就能产生一种依赖感,等于你的服务创造了客群集中化的优势。

这道理,和地理优势是一样的,只是利用生活依赖性而被创造出来。

比如洗衣店,大部分人一件衬衫约元以下,在白领人群较多的小区,经常需要穿着笔挺的西装,但附近又没有低价、高效的洗衣店,那生意就会非常稳定。

类似还有送水、打印、修管路通道、代收快递、打蜡洗车都是一个道理。消费者平常不会多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0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