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饭煲简评主人,您要的粥
提示:点击创见↑订阅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一二线城市上班族的快节奏生活,常常让人在踏入家门的那一刻,疲劳感爆发,再无气力烹煮炒炸。
然而,肚子还是要填饱,生活还得继续。
一口能提前预约甚至远程控制的电饭煲,在许多擅长开脑洞的科技爱好者眼中,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小米生态链旗下的上海纯米团队,也许是看到了这个现代人的生活痛点,才勠力同心,推出了米家电饭煲。
4月19日,我在一个信号不太好的会场里用手机买到了这台「要卖到日本去」的电饭煲。倒不是因为我是米粉,而是因为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远程控制电饭煲是个既酷又实用的功能。
那么,米家电饭煲有没有令我失望?接下来的测评,我们一字一句地讲给你听。
外观和结构作为厨房工作台上最为抢眼的家用电器之一,电饭煲的外观能直接反映出主人的审美品味和偏好。
在电商网站和实体卖场中大致逛一圈,不难发现,现在的电饭煲外形无非就流线型、极简风和传统的塔式结构这三种。
这三种外观,尤其以自带提手的流线型最受市场欢迎,日韩厂商以及众多国产品牌更愿意采用这种造型。一方面有提手方便搬运,另一个优势是流线造型具有广泛的兼容性,更易于融入各种厨房装修风格。
中高端电饭煲常常会把有碍观瞻的提手去掉,采用更加简洁和硬朗的造型设计,甚至不惜成本加入触控板或触摸屏。
鉴于此前小米空气净化器的「致敬」路数,小米电饭煲模仿起MUJI的设计风格更加轻车熟路。尽管小米的员工再三澄清米家电饭煲与MUJI那款的区别,但亮白色的外壳仍然不免引人遐想连篇。
除了外观上的高度相似,小米电饭煲在产品展示上也是全力向MUJI靠拢,你们自行感受一下。有没有「侘寂」的感觉冒出来?
小米电饭煲基本配置勺铲、电源线、保修卡压力盖与蒸汽阀从结构上看,小米电饭煲与市面上主流的中端产品并无明显不同。锅体、内胆、压力盖、蒸汽阀和顶盖,没有蒸架或蒸屉。
内胆样式显示样式小米电饭煲的内胆为灰铸铁材质,通过粉体涂层保证米饭不会与胆壁粘连,也方便饭后的清洗。背部及底部,生产商为上海纯米小米电饭煲侧面电饭煲技术科普
月份的小米电饭煲发布会,让不少人记住了「压力IH电磁加热」这个技术名词。
非厨电行业人士一般会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实际上,使用导电线圈作为热量来源的电饭煲早在年就被日本松下生产出来了。字母IH是InductionHating(电磁感应发热)的缩写。
经过九阳、美的、苏泊尔等几家国产厂商的不断研习,发源于日本的IH电磁加热技术早已不是少数人的秘密。在这三大品牌的中高端电饭煲系列中,多段IH加热技术早在几年前就已成为主打卖点。
从加热技术的演进路径看,有60多年历史的电饭煲一共经历了四次升级。最简单成本也最低的,是第一代底盘加热技术,常见于几十元到两百元以内的廉价产品。其基本原理是使用规则缠绕的发热电阻丝,通电之后就会在底部发出热量,自下而上传导到内胆中。
电阻式加热底盘,图片来自淘宝第二代加热技术,是平板IH加热。与底盘加热不同,IH加热的原理是利用金属锅体切割导电线圈产生的磁力线时,金属原子发生高速碰撞而自发产生热量。如此一来就越过了加热盘热量传导这一步,通过锅体直接对米粒进行加热,效率更高,热量损失也更少。
IH加热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通过芯片控制交变电流,从而动态调整电饭煲的加热功率。在烹煮米饭过程中,IH加热方式更能满足大米在吸水——糖化——糊化等不同阶段对热量的需求,而且不会产生锅巴。
三种不同加热方式,图片来自泡泡网然而平板IH加热方式不够全方位,锅体仍旧是上冷下热。这就衍生出了第三代立体IH加热技术,即围绕内胆部署更多的导电线圈,并且在顶盖中加入发热盘,烹煮米饭时上下同时输出热量。
美的鼎香煲的多段式IH加热目前最新也相对高端的,是多段式IH加热技术。在内胆的侧面、底面均配备不同功率的导电线圈,煮饭时可通过不同火力实现全方位立体对流,让热量均匀穿透米芯。这项技术常见于售价不菲的高端电饭煲产品中。比如,日本象印的一款七段压力IH电饭煲,原装进口售价高达元。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的中高端电饭煲常常采用三段压力IH,其产品系列散落分布于各个价格区间,从四五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在1经济网的一则报道中,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任勇表示,「由于国内对IH技术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厂商在研发投入和技术路径规划上都不一样,因此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就把IH等同于高端。」
对于小米电饭煲而言,「压力IH电磁加热」很像5年前的那句「为发烧而生」,让它的目标受众群油然而生出一种不明觉厉的优越感。
而实际上,小米电饭煲并没有用上什么人无我有的「黑科技」。发布会上讲的,更多是在告诉人们我费了多少力气认真做好这口锅,还拍了好多MUJI风格的宣传图,你们快来买吧!
使用体验和味道为了全面挖掘小米电饭煲的蒸煮能力,我专门选购了东北盘锦大米、长粒香、泰国茉莉香和恒大有机米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大米,基本涵盖了粳米、籼米和长粒米三个子品类。
借助小米智能家庭App,在开始煮饭之前可以先用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条形码识别大米品种。虽然小米宣称已经可以识别上百种大米,但我仍然遇到了两次「扫描无结果」的情况。
烹煮方案方面,小米电饭煲提供了精煮、快煮、煮粥和热饭等几个选项,基本可以满足蒸饭和熬粥的需要。如果你喜欢自制一些好吃的取悦自己,也可以参照小米智能家庭App中提供的蛋糕、酸奶等食谱进行DIY。
从我一个多月的使用经验来看,小米电饭煲对大米品种的识别似乎并没有应用到实际蒸煮过程中。在水米量相同的情况下,蒸熟不同品种大米所用的时间相差无几。
口感方面,与第一代底盘加热式电饭煲相比,小米电饭煲非常完美地保证了米粒的饱和而不破碎,入口也更加细腻柔和。而与同样使用IH加热技术的电饭煲相比起来,小米电饭煲在口感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好不好吃终究是一个针对性话题。我秉持的观点是,米饭的口感「七分在米、三分在锅」。四种大米里,我最喜欢的是泰国茉莉香米,其次是长粒香。
除了用来蒸米饭,我还试着用小米电饭煲熬了一碗小米粥...很搭对不对?
小米锅熬的小米粥跟好马配好鞍的道理相通,追求米饭口感的人会在品种、水质、内胆和涂层材质、加热方式、蒸煮方案等所有方面仔细推敲,不会轻易降低对任何一个细节的要求。
如果让美食家来评价小米电饭煲,它显然不够极致,更不像刚刚面世时的小米手机——专为发烧友准备。抛开争议颇多的造型设计,小米电饭煲的预约定时和远程控制并非独一无二,苏泊尔、美的在小米之前就有类似功能的产品上市。
然而,即便有了远程控制,还是免不了让大米在水里泡上十来个小时。苛求口感的人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那么小米电饭煲还剩下什么?答案是什么都没有。
元的售价一公布,性价比魂飞魄散。要知道,功能相同、工艺和用料相似,仅在外观上有区别的某国产厂商可以将这样一款电饭煲卖到99。
驱动人们购买小米电饭煲的原动力,除了和我一样对远程控制抱有幻想的,其余可能都是真米粉了吧。
不写了,煮好的粥已经在锅里等我快两个小时了。
本文由TECHIPO/创见(tchip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