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国产电饭煲999元竟然还卖出100
文/金错刀频道蔡文姬
“杨华你现在做什么?”
“我做锅去了。”
曾经一起在摩托罗拉的前同事问杨华干什么去了,他这样回答。
比起前同事们有的被苹果收编,有的被谷歌纳入麾下,同为通讯出身的杨华,怎么跑去做锅去了。这让很多人不解。
但在杨华看来,做锅并没有什么丢人的,能做一口好锅,一口顶级的锅,才是杨华的目的。
在中国,小家电已经是红海市场,在红海市场里分一杯羹已经很难了,但是杨华打造的这口锅,不仅在红海市场里分到了一杯羹,还成了小家电行业中的爆款。
它就是小米生态链里的真智能的压力IH电饭煲。
现在,当你在电商平台上输关键词“IH电饭煲”,小米电饭煲就会出现在首页上,且定单量最高。
小米IH电饭煲的创始人——纯米科技CEO杨华,在50期爆品总裁营上,分享了他做这款电饭煲的故事。(未经本人审阅)
1
国人爱买日本电饭煲,
那就搞定日本电饭煲之父
前些年的时候,中国人在日本钟爱两样东西,一是马桶盖,二是电饭煲。
中国缺电饭煲吗?当然不缺。在中国,电饭煲的种类高达种。一代和二代的电饭煲一共有种。
但中国缺优质电饭煲。IH电饭煲只有69种,压力IH电饭煲没有。因此,中国人想做出最好吃的米饭,只有去日本买电饭煲。
年的时候,日本人发现,在电饭煲的基础上施加一个压力,让米饭到度的时候,煮米饭的色泽和口味是最好的,吃起来又微甜。这是因为此时米饭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
日本第四代的电饭煲在中国卖得非常非常贵,8千块钱起步,我们那款电饭煲对标的是日本的象印、虎牌电饭煲,在中国行货价格是,有保修,能插V电源。
同样你去日本买一个水货是4千块钱,搬回家需要买两千瓦的变压器,那个变压器和电饭煲差不多大,所以你的厨房就变得特别难看。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买回去直接插电源使用,一插不要紧,块没了,还没办法保修。
在中国,第三代电饭煲占15%,剩下的85%都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电饭煲。为了做一口好锅,我去日本请了第四代电饭煲之父——内藤毅先生。
在中国,小家电行业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的照搬。
举个例子,电饭煲的盖子上有个钩子,这个钩子的角度是87度。我就想问:要是86度是不是会扣的更紧呢?如果是88度会不会开盖子更流畅呢?
我跑去问一个工程师,他给我的答案是:因为日本是87度。
再举例子,电饭煲的内胆,达到3.0的厚度是最好的。我去问咱国内的顶尖设计师为什么?他给我的答案是:因为日本电饭煲的厚度是3.0。
同样的话题我问内藤毅先生,他会从年讲起,不断的更新迭代,可以讲一黑板。
所以什么是技术壁垒,这就是技术壁垒,你只能一直不断抄别人的,而不能革了人家的命。
小米电饭煲为什么能打动内藤毅先生,就是因为我们有创新、大胆的想法注入进去,他当时觉得让电饭煲连上网,就会有无限的可能,这让老人家觉得很有意义,又酷。
用他的话讲:“我想做更好的电饭煲,再卖回日本去!”
2
连续煮锅大米不掉漆,
实验18个月练就一口好胆
小米电饭煲从研发到面世,整整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有些人很不理解,不就是做个锅吗?这很难吗?这很难。尤其是这口锅的内胆。
我们的锅是由灰铸铁打造的,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灰铸铁的特性就是蓄热高、散热慢、受热均匀,让每一粒米饭喷香有味。
特别的是我们这口锅的涂层。
市面上普通的电饭煲是用的水性涂层,而小米电饭煲是粉体涂层。两者的区别跟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因为锅的内胆跟食物直接接触,水性涂层的内胆一般煮锅就开始掉漆,跟食物粘连被你吃到肚子里。而粉体涂层锅才脱落,锅意味着你天天煮米饭吃,用3年以上都不会掉漆。
有人可能会问了,我们这锅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很负责任的说,是我们24小时不间断煮大米,用实验结果说话。
对这个内胆的要求,我们一开始就定了明确的标准:要求连续煮2千锅大米不脱落涂层。
1个小时只能煮1锅,1天只能煮24锅,一个实验做下来快2个月了。
当时我们就10个方案,工人24小时连轴转,天天在那煮大米饭。这个锅不行了,那个到了锅了,然后赶紧改方案,达到了1锅,最后有几个都突破了锅了,那么这锅的工艺流程就制定出来了,现在说起来貌似挺轻松的,但实际上是相当艰难的,因为这个实验我们用了整整18个月的时间,煮了20吨大米。
每一粒大米都不与锅粘连
中国家庭里,电饭煲的换代周期基本上是2-3年,一般情况下,家里的电饭煲如果不坏的话,是不会想起来换的,但是如果坏的话,小米电饭煲就会被第一时间想起,为什么?八个字:质量取胜,口口相传。
我们的用户只要用了我们的电饭煲,用了3年还没发现有涂层脱落现象时,用户就会认可我们的产品,种草给周围的人。
所以我们前面卖出的这一百万台,进展是很慢很慢的。但是销售数据显示,越到后面,出货速度越快。
3
精细到0.1毫米,
极致到变态的工艺
我们做的产品形态基本上都是随着潮流走的,潮流的趋势是什么?大部分的人受到智能手机迭代的影响,审美迅速提高。
苹果公司在品牌风格统一化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苹果的产品,不论是iPhone,iPad,Mac以及AppleWatch,它们在产品风格上都能高度统一,所以打起仗来非常容易。
但是小家电的迭代却慢了好几拍。现在市面上的家电审美依旧很low,花里胡哨、大金大银。
米家生态链里,最开始做开关面板就已经做到了极致,我们觉得电饭煲、电磁炉等等家用小电器,甚至是大电,都应该外观变得越来越简洁。
基于此,我们将小米电饭煲的外观极简化,以白色作为主色调,打造一款高颜值的电饭煲。
但是要做一款纯白色的电饭煲也是极不容易的。
3C产品里,苹果笔记本精度是0.03毫米,手机的最低精度是0.1毫米,这对技术工艺的要求是极为严苛的。
不同于3C产品,电饭煲的精度要求是1毫米,由于成本、利润的限制,市面上很多电饭煲做的花里胡哨,其实是为了各种配件更高效的衔接在一起而做出的颜色区分。
因此,小米电饭煲为了追求极致的美感,零部件统一色调为白色,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这款电饭煲的生产难度。
所以,我们就按照3C的标准去做了,精度要做到0.1毫米。这是一个极其熬人的过程,不但要跟供应链的配合,甚至你要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改造。
小米电饭煲拆卸图
有一次,我专门跑去佛山,跟打模的师傅聊了一下。师傅哭了,因为他已经打了7天的底壳了,废了将近个底壳,他说这是浪费,浪费就是犯罪,我们之前做电饭煲基本个就定型了。
而小米的这款电饭煲,工艺却极其复杂。首先它用的材料是高温塑料,所有打出来的配件必须在48小时里组装完毕。而后组装好的电饭煲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后收缩,整个电饭煲就会变小2-3毫米。
在后收缩之后,还要保证局部的精度在0.1毫米,这个尺度是很难拿捏的,就意味着师傅要砸出很多不同尺寸的壳,一点一点的改良,不断地修改参数,最终敲定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壳。
苹果的工艺为什么在全球被公认为好产品,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做到了极致。苹果电脑在量产之前,废了将近30万台。
尽管生产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后续这个仗打起来非常地容易,因为所有的产品都是一个色系,品牌认同感就会很强。
小米生态链里每件产品的色调都一致
刀哥点评:
雷军说过,在米家生态链的产品,消费者是可以闭着眼睛去买的。小米电饭煲也不例外,在颜值、性价比、质量上都做到了极致。
我们一直强调:好的产品是用心打磨出来的。
但是反观国内市场,同质化现象和恶性低价竞争严重制约着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小米电饭煲作为新国货力量越来越被国人所青睐,甚至被誉为:“送给丈母娘最好的见面礼”。
但是,小米电饭煲在现阶段的家电领域能够成为佼佼者,但是并不代表以后就一直是行业佼佼者。
爆品就是不断革自己的命,不断的升级、迭代!才能实现把电饭煲卖回到日本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