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中毒也不能割舍云南人眼中牛肝菌与蘑菇
我曾问过朋友,云南人眼中菌子和蘑菇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朋友瞪我,说,怎么会有可比性?一个是大自然馈赠的恩物,一个是人工培育的商品,在我们云南人眼里,它们的差距,大概有火星到地球那么远吧!没有菌子的夏天就是不完整的。
回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行人正热火朝天地在云南当地朋友的带领之下,体验着云南人捡菌子的快乐。朋友在昆明有一个规模颇大的野生菌加工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野生菌出口到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地。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次见识领略到了野生菌的魅力。今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捡菌子小分队未能成行,前几日,朋友告诉我,云南前段时间闷热的天气以及接连不断的雨水,意味着牛肝菌即将蜂拥而至,野生菌的盛筵即将拉开帷幕。
菌子这东西说来也挺有意思,每年的菌子季,去年捡到菌子的地方如果没有被破坏,一定还可以再长出一批新的来,这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菌窝。捡菌子的老乡大多都有自己的“秘密基地”,每次采摘之后,都会细心地将菌窝藏起来,为来年的收获打下基础。
牛肝菌大抵可以按照颜色分为黄牛肝菌、黑牛肝菌、白牛肝菌、红牛肝菌等,一般会都会长在松林或栗树林里,它们生长的地方,大都有着树荫遮挡,偶尔也能晒到太阳。地面有松针落叶青苔遮挡的地方最有可能成为菌窝子。在整个云南的菌季里,牛肝菌往往是出现得最早的。
自己捡回来的菌子,一定要第一时间把这口鲜美吃到嘴里,在云南当地有着“朝菌午食”的说法。如果要自己动手烹饪菌子,那就要把它预先清理和清洗干净。牛肝菌的清洗也是颇为讲究,首先,你需要一把小竹刀。牛肝菌的菌柄底部深入泥土,与泥沙杂质结合密切,需要使用竹片小刀一类的工具将根部的泥沙去掉,菌伞褶皱的地方,用一只软毛的牙刷最为顺手,顺着纹理轻轻刷洗即可。菌子最好用流水冲洗,避免它吸入水分,损失鲜味,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冲去泥沙渣滓。
说到牛肝菌,就必须要提到红葱。红葱是云南当地人的叫法,除此之外还有个威风凛凛的名字叫做“见手青”,这名字听上去颇有江湖气,如同一名刺客,带了见面就会取人性命的杀气。这种菌子带有微毒,菌肉损伤时会变成奇异的蓝色。烹调时火候一定要到位,一旦炒不透彻,体质稍弱的人吃了大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见手青中毒的表现就是视神经出现幻觉,你会看见小矮人在你眼前跳舞。昆明话中有一句叫做“吃着菌啦”,这句话除了字面本身的意思外,其隐喻可以参考另外一句全国通用的俗话——“吃错药了”。然而美味永远是与危险并存的,虽然有毒,但是因为其香味在牛肝菌中最为浓郁,且价格适中,在云南当地颇受欢迎。
如何去除毒素
如何将这种菌子中含有的麻痹神经的物质清除干净,安全的享受“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到的奇香呢?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完全将它做熟,至于做熟的方法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可以根据您自身的口味,任意挑选。
1过油炸。首先,将牛肝菌切成薄而均匀的片状,过热油炸制,时间不需太长,这种过油法,多用于爆炒的第一步,利用热油的高温除掉牛肝菌中的有毒物质并保留其鲜味,二次爆炒时,深度炒熟,使其的有毒物质能够全部挥发消失。
2隔水蒸熟。牛肝菌切厚片上笼屉蒸十五分钟成熟,沥干水汽后再做烹饪。
冷却后的牛肝菌,还可以用保鲜袋分装冷冻。菌子的鲜香,起码保留七八成以上,弹性和滑润的口感,也基本都在。见手青收官阶段,按照这个办法打理上几公斤,春节期间吃上“鲜”菌问题不大。
牛肝菌做法大集合
关于牛肝菌怎么做才好吃,可谓众说纷纭,您可以尝试一下以下的几种不同做法,相信会给您的味觉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
首先排在第一的推荐当然是爆炒。走的是单纯本味路线,配料往往只有一点青辣椒和一点蒜片,稍加油盐。一般来说,大蒜和牛肝菌的搭配无人可以撼动,据我分析,这一搭配的产生,除了大蒜本身可以给牛肝菌提香的功能外,大约和民间认为大蒜可以祛毒验毒有关吧!
炒以外,烩和煮也很常见,多数时候,把牛肝菌要烩到汤汁浓郁,配上米饭一起食用。这种做法多见于国外,比如著名的意大利牛肝菌烩饭。
牛肝菌还切成大块用来黄焖,牛肝菌、土豆切块,过油炸过,热油锅,炒糖色,葱姜蒜、辣椒花椒、辣椒酱爆香,加入牛肝菌、土豆同炒,酱油、盐、十三香、糖调味,炖至土豆微烂即可,这道菜的口感可以说是层次分明。最先感受到菌子表面十足的弹性,接下去很爽脆,中间部分又有点沙和面。最圆滑滋润的部分,用舌头就可以感觉出来,那一定是菌帽。其实让人最感慨的事情,就是终于可以大块大块大口大口地吃见手青了,大快朵颐,不过如此。
想要简单省事,还可以用牛肝菌配了腊肉,用电饭煲煮出一锅香气袭人的牛肝菌饭来。夏日里不想在厨房煎熬的时候,我就喜欢这么热闹的做上一锅,小朋友也是极喜欢的。
我是安苏然,资深美好生活热爱者。愿将这世上细碎的幸福,与你一起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