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峰莽枝山寻茶日记

特此鸣谢:本文图文内容系马哲峰老师授权爱普茶网发布;其他媒体需转载刊发,敬请联系作者本人。

赴云南入六山寻茶十多年来,印象中从未在春茶季遭逢连续的阴雨天气,今年则在清明时节连续下了三四天的雨,这在正处旱季的版纳极不寻常,或许是前两年连续的干旱过后,大自然启动了自我修复的模式,却因此看到了春天最美的茶山风景。

离开易武奔赴象明,赶上道路正在施工,限时放行。耐心等到傍晚六点半,驱车奔象明方向,车过磨者河,前方等候放行的车辆排起了长队,跟随在我们后方的车辆,百无聊赖之下,将车载音乐播放至震天响,聊以驱除寂寞。等候的期间,天空飘落零星的雨点,未免让人有些许的担忧,若非有约在身,断不肯开车跑夜路。夜幕降临,由远及近,相向而来的车辆闪烁的车灯提示我们道路已经通行。

车辆沿着盘山公路在暮色中行驶,雨滴敲打在车窗玻璃上,随着雨势渐疾,转瞬就模糊了视线,放缓车速前行,一路都是熟悉的地名,曼迁、曼庄等等。雨夜山路行车,路途也显得格外漫长,一个半小时后,顺利抵达象明,先行给车辆加满油,这个是出行的保障。想想明天的日程安排,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鼓足勇气,顶着夜雨沿着象仑公路前行,边走边闲谈,顺口告知开车的张梦,寻茶云南十余年间,极少启用女司机,并顺口说:“要是这样的夜路,让你半路折返会做何感想?”还未听到她的回答,离开象明街大约5公里左右,前方生生遭遇山体滑坡,整条路面被彻底堵死。于是当机立断,立马决定调转车头回象明住宿。回到象明街茶马驿栈,这个是我们历年寻茶象明住宿条件最好的地方。幸运之神眷顾了一行人,勉强腾出了五间客房,供旅途劳顿的人们安歇。简单用过晚餐之后,巧遇上多年的老友李洪先生,拿出了今春他亲手炒制的两款热带森林高杆茶同大家分享,直至夜深时分,意犹未尽的人们才散去。

雨过天晴的清晨,一行人早早起床,到街头的早餐店,豆浆、油条、鸡蛋,最简单的饮食妥贴抚慰了异乡人的身心。然后驱车奔倚邦方向,至龙谷河与倚邦叉路口,左转转沿新发公路直奔牛滚塘。车辆在山巅与谷底间逼仄的乡村道路上迂回前进,不时穿阅雾层,同行的姑娘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呼,苍茫的大山都被掩盖在云雾中,只有眼前的道路依稀可辨。

上午十点钟,辗转扺近牛滚塘大街,反复拔打之下,总算是打通了邹冬春先生的电话,约好在秧林大寨相熟的茶农柴忠红家汇合,于是驱车直奔目的地而去。天公作美,云雾之上的莽枝茶山,阳光灿烂,预示着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切都为了莽枝茶王树的开釆仪式做好了铺垫,只等待有缘人来此相聚。

来到柴忠红家,各路来此参加活动的亲朋好友毕至,院子里热闹非凡。眼见时间尚早,于是搭乘泽白的丰田越野车直奔活动现场。主事人聂素娥老师带着福元昌的小伙伴们正在忙前忙后的做准备,都是一帮九零后、零零后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操持活动,虽然是忙的不可开交,仍然时时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了青春活力的团队。火红的地毯,鲜艳的花篮,成排的竹篓,在蓝天白云下与苍翠雨林中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吉时已到,聂素娥老师致开场白,受邀参加活动的嘉宾依次致辞,普洱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泽白先生、安乐村委会王海云书记、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研究员罗琼仙老师、《普洱》杂志社段兆顺主编、茶树王主主柴忠红等纷纷表达祝愿,就连自己也做了陈述。最后,还是由聂素娥老师宣布:“莽枝茶树王开釆仪式现场启动!”

身着民族服装参与开釆的茶农,受邀参加活动的亲朋好友们,循着长势茂盛的古茶树上悬挂的指示牌,一路向前,直奔茶王树的所在。

保护性的开釆所言非虚,茶王树的主人柴忠红围着茶树搭建起了不锈钢脚手脚。开釆之前,来自革登山的茶农唐旺春,因其熟稔传统的开釆仪式前的祭祀方式,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了这项重任。但见他点燃三柱香,满脸虔诚与恭敬的趋步上前,躬身祭拜之后,一旁等待的釆茶人方才动手釆茶。但见两男两女四位釆茶人,身手敏捷的攀上脚手脚,一转眼的功夫,两位年轻的釆茶哥哥已经登临树冠顶端,另两位釆茶的姐妹倚栏而立,一手将柔软的茶树枝条抓过来,将那新梢细心釆摘下来。葳蕤茂盛的枝叶遮住了釆茶人的身影,但见树枝动,难觅釆茶人。

时近中午,热带的阳光酷烈,就连柴忠红也爬上树冠顶部,手脚麻利的釆摘鲜叶。将近两个小时之后,肉眼可见树冠上的新梢已经釆摘干净。忙碌了半响的工夫,四、五位釆茶人的劳动成果,收笼在一起,尚且盛不满三个釆茶的竹篓。召唤釆茶人与邹冬春先生、聂素娥老师夫妇一起倚着茶王树两厢合影,记录下了这充满艰辛与快乐的收获影像。

众人从古茶园中鱼贯而出,各自骑乘摩托车,驱使越野车往回走。租来的越野车再次显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头天晚上下过雨后茂林下的路面依旧湿滑,爬坡的时候几次三番车轮打滑。关键时刻,唐旺春毫不迟疑地接替了驾驶员的位置,就只见他不慌不忙的开着车左扭右扭就顺利爬上长长的土坡,这个是他常年累月在山里开车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被解救脱离困境的人们,总算是将提着的心都放下了。

到秧林大寨柴忠红家中,釆摘下来的鲜叶集中到一个竹筐里称重,连筐在内就只有六公斤多鲜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树王单株原料,刚好够一炒的份量,其实并不常见。鲜叶被薄薄的摊放在竹匾上,等待着傍晚时分炒制。

邹冬春先生召唤大家去牛滚塘街上用餐。柴忠红特地交待家人,用平常蒸米饭的电饭煲煮了一锅清水鸡蛋面,解决了我们两个人因民族习惯的饮食难题,在这大山深处的寨子里,无疑是最好的招待。

临近下午五点钟,柴忠红开始准备炒茶,为了稳妥起见,先是炒了一锅古树茶的鲜叶试手,继而开始炒制茶王树的原料。笃定的神态,熟练的手法,自家的茶,当然由主人亲手制作最好。柴忠红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赶上沷水节放假回家,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围观他爸爸炒茶的众人,天真的孩子或许很难理解成年人的所作所为。有人打电话过来,孩子按下接听键,踮起脚,小手将手机举的高高的,方便爸爸回电话,柴忠红三言两语就结束了通话,正在炒制茶王树原料,容不得有半点闪失。伴随杀青将要完成,香气扑面而来,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人感叹自然界的神奇,以及茶的深湛魅力。

炒制完成的杀青叶被再次摊在竹匾中,稍作摊晾之后即行揉捻,原料釆摘的成熟度高,柴忠红的媳妇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揉捻机来揉捻,不同于许多人对手工的执念,从今天的实际情况出发,机械揉捻的效果无疑会更好。即便如此,也还是会有很多的黄片。邹冬春先生笑着说:“那也是茶王树的味道嘛!”

揉捻叶再次放入竹匾中,柴忠红的媳妇手工将其解块,然后同聂素娥老师一起,将揉捻叶分开洒在三个竹匾中,搬起来放在院中日晒。已经是傍晚时分,阳光柔和,将人的脸庞镀成金黄色。聂素娥老师亲笔题写三个茶王树标签,小心翼翼地放在竹匾中,忍不住用手轻触茶叶,犹若抚爱襁褓之中的婴儿,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爱意。

整整一天的时间,围绕茶树王的釆制,至此总算是可以暂时告一段落。抬头望天,这晴好的天气是好茶的保障。低头望茶,这茶中隐藏着自身的秘密。究竟将会是怎样的结果,唯有耐心等待。又有哪个有缘人,能够领略到茶树王的绝世芳华呢?

年4月12日

作者简介:马哲峰,洛阳人,久居郑州。师从茶文化名家李伟先生习茶多年,已故书画大家王九朝先生私淑弟子。国家级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担任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安阳工学院、平顶山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创办有郑州马哲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于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人民政协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年荣膺河南十大文化先锋人物,年荣膺《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优秀撰稿人。所著《普洱寻茶记》荣登年茶媒推荐阅读十大茶书榜单,年出版《读懂中国茶》,年出版《普洱六山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9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