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直播带货,你还没做好准备
最近跟一位前同事碰面,在互相寒暄叙旧之后,开始跟我聊起了直播带货。
不可否认,直播带货从去年到今年都保持着很高的热度。这位前同事也侃侃而谈,点出了各平台的优点缺点,表示已经掌握了一套吸粉的套路,想要专门做个工作室,培养一些主播给商家带货做分销。
这位同事以前跟共事时我就发现他的一个特点。提出来的方案大多有宏大的战略意图,在战术上却无法实现。相当于拿着强的案例套在乡镇企业的规划上,中间的巨大的软硬件差距,往往如空中楼阁。
这些其实也是能理解的,谁不曾年少轻狂呢。经验可以积累,随着在职场的摸索和实践,做事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务实,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风口行业真的不要轻易地去追。
1、该不该追风口
月初罗永浩直播带货刷爆了各大网络平台,数据上看那次带货是成功的,但如很多媒体指出的一样,老罗直播带货首秀,大家还是会捧场的,往后就不好讲。
悲观一点的想,这是老罗在透支自己的影响力,而十天后的第二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销售数据、观看人数下降6成。
老罗应该算是一个一直在赶风口的人了:新东风大火的时候,他创办了老罗英语;国内手机爆发式增长的时候,他开始做锤子手机;在电子烟被越来越多人玩的时候,他想做小野电子烟;现在直播卖货无疑也是在风口的一个行当,他又一次的挤了进来。
可能老罗真的带着“行业冥灯”的BUFF,老罗宣布要在4月1日进行第一场直播带货时,整个行业都动起来了,直播带货一哥一姐在前一天或者当天就安排上了。网友调侃,罗老师要来重新定义直播带货了,这个行业药丸了。
事实上,我也并不建议去追风口。
第一,等你知道这是风口的时候,大概率已经过了红利期。虽然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了千万倍,但是也加快信息过境的速度,缩短了商业项目的生命周期。
实体行业可能前期打基础就得花2年以上的时间,甚至做了十几年才被大众所了解。而生在当下的瑞幸咖啡,从创立到上市只花了一年半,然后再不到3年就差不多凉了。中间有资本的催熟,和血腥的收割。
所以当不是一个领域内的人都知道这是风口时,风口已经快过去了。
第二,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就算遇到风口,也没办法抓住。现在AI人工智能是个巨大的风口,有着颠覆行业的潜质。但这不是每个个体甚至不是大多数企业,能马上就去做的事,起码不是放第一位的事。
有很多企业在标榜自己采用了最新的AI技术,本质上看它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和改善,完成了从10到11的过程。并没有增加从0到1的创造性的技术或者体验。
就像一些电器厂商,做一个电饭煲就说是人工智能电饭煲,其实仅仅是优化了几个蒸煮模式,远远谈不上人工智能,好歹加个语音交互上去也更名副其实一点。
因为大多数电器厂商并没有软件方面的积累,更多的是在他们的硬件设计、供应链、品控以及销售渠道建设上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直播带货很火,大家纷纷入行,却没有很好的技能沉淀。李佳奇做直播前本身就是美妆导购,薇娅做直播前也有开店经历,他们知道针对消费者的销售套路,也能很好的针对产品拟定销售话术。而反面例子就是老罗的直播带货,看了第一场直播,总感觉是产品发布会而不是一场促销活动。
2、有没有准备好
不是说风口不能去追赶,但追赶风口之前,先自检一下,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有没有相关行业认知?有没有行业所需的技能?有没有做下去的决心?这关乎到你能不能真的在这个行业长久地做下去,还有赚到钱。
行业认知
如果你想从事某个行业,要了解行业的运营模式。你得知道这个行业从哪里赚钱,很多行业你算不到它的钱是怎么赚的。
前年,一个朋友跟我讲,他要干点副业,然后就想到了当时开始火爆起来的便利店。当时新零售这阵风吹往大江南北,感觉开个便利店,搭上O2O的风口,就能财源滚滚,然后建品牌,开分店,向上整合供应链,一切看起来那么完美。想想都觉得激动,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朋友并不是打打嘴炮,他还真利用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去咨询经验人士,去实地考察店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据他分析,当地开个便利店,自建品牌花个15-20万搞定店面和装修,预留一个季度大概4万的运营备用金。如果开在人流最大的商业中心,则成本还要上升。而自营品牌在供应链方面没有优势,很可能商品进价就逼近连锁品牌的卖价,人流、商圈又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没有行业经验,不可控因素很多。而加盟品牌连锁,则成本和回报率的估算,直接让他放弃这个想法。所以这事他也就再没有提过。
当你真的扎进去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一些信息极不对称的行业。没有深入的行业认知就敢投钱去做的人,我猜他家里肯定有矿。
行业技能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门槛,或高或低,最核心的就是行业技能。
工厂流水线的门槛很低,因为它不需要多高端的技术,只要有健康的体魄,能耐得住长时间机械般的劳作。相应的是,流水线工作在单位时间得到的报酬不高,从个人成长和复利来看,并没有太大帮助,所以我跟一些年轻人讲,体验生活可以,但不要以此为谋生方式,就算你一分钟比别人多做几个产品,对于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个人收入都没有明显变化。
而一些需要专业技能的行业,相应的单位时间获得的报酬,也高得多。比如医生、律师、运动员,如果是专家级的、资深级的,更是如此。他们还可以通过出书,或者知识付费,获得职业的复利。这是流水线员工无法想象的。
入行决心
高门槛的行业技能,并不是通过一些速成班就能马上掌握的。如果你想从事人工智能的开发,并不是在网上学一个月python就能入行的,那只能带你入门。想要入行,还得有长时间的实践,就像码农朋友讲的,先写一万行代码再说。
同样的,想要做直播带货,讲话流利只是基础,还要有娱乐精神,讲段子顽梗也是做流量主播非常加分的条件。能掌握一些控场技巧,无疑又是锦上添花。最关键的是,你得懂消费心理。光《影响力》《社会心理学》要吃透就得花很长时间去探索和实践,其中的精髓往往不是看几场直播就能吃透的。
可以先问问自己,如果做这个事获得的报酬低于现在从事的职业,甚至没有报酬,是否还能做下去。如果答案是,那么可以去尝试。
后边的话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商业鬼才,也没有天赋异禀。
最稳妥的做法,是在自己从事的或者想要从事的领域内深耕细作,提升技能熟练度,同时培养商业敏感度。社会在发展,各个行业肯定会发生变革,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然后等风来。
最后,附上一段流传很广的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都会靠实力亏掉。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种方式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你的财富相匹配为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343.html